[泰州]张学诗 妻子去小镇的菜场,买回了茄子、辣椒、黄瓜、丝瓜、西红柿……这各式的蔬菜秧,准备栽种在我那小院的东门外,那一块狭小的菜地上。这块菜地,原先都是母亲侍弄的。去年秋天,母亲去世后,我和妻,就从100里外的小城,回到了这小镇,陪伴父亲。 妻说,退休了,也没什么事,就再种些菜蔬吧!我注意到,妻从菜场买回来的这一棵棵蔬菜秧儿的根上,都连着一坨土,带着些潮湿紧紧地团在根部。许是从菜农那儿听来的,妻子称这土为“外婆家的土”。 在我的印象中,世间的事儿,只要带上这“外婆家的”,就不但亲切,而且立马活泼、灵动起来。像“外婆的澎湖湾”,像“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单就读到名字,你就会陶醉。这一棵棵的蔬菜,每到离开那如襁褓般温暖土地时,也要在它的根部,带上点土,一坨“外婆家的土”。有了这一坨土,它们的脚下才稳,无论遇上什么样的暴雨和烈日,才能扛得住。 岂止是蔬菜?记得,少时在故乡,那高高的垛田上,凡是要移栽的作物,哪怕是玉米,高粱,乡亲们也都是要给它们带上一坨坨“外婆家的土”的。 还有棉花。还是早春的时候,一颗颗棉花种子,就在塑料大棚肥沃的土壤里种下。待到麦收结束,就赶紧的要移棉花苗,移到大田里了。移棉花苗的活儿,叫做 “打棉花钵子”,要用一种上身长长下口圆圆,我已忘却了它的名字的铁器械。这铁器械,上面用两手握着,下面用双脚踩着,在大棚的苗床上,一次次的按下,提起,褪出;从那铁器械里褪出来的,就是这“棉花钵子”了。最为明显的印记,便是一棵棵棉花苗的根部,都团着一坨坨严严实实的泥土。这一坨泥土,就是从棉床上带回来的土,也就是“外婆家的土”了。有了这一坨土,这些移栽的庄稼才容易成活,才经得住生命历程里一路的风吹雨打。 不独是绿色的植物,其实,“外婆家的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也会像宝贝一样的珍藏着。那是一种即使千山万水也无法阻隔难以割舍的情怀。 这一坨土,我们又称它叫故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