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之 我和王继安先生是清谈的朋友,薄茗一壶促膝而坐,海阔天空无所不谈。虽说他从小习书、印,几十年从未中断,而现在又是书法专业的教授、博导。但给我的感觉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 “文如其人,书如其人,印如其人”,这些话在当今文化圈里似乎听腻了,再去评说已成陈调。然而对其中“人”字的理解却不能简单,因为“人”不单指一个人,而是古往今来情感气质相同的一类人,当然也包括了“这个人”。这一类人影响塑造着“这个人”,同时“这个人”又为这一类人增色,替这类人说话。从王继安先生的身上似乎可以看到那么点含义。他是带有很浓厚的文人气息的那一类人。谈及他的印风若用现代所谓复古创新等词汇去论说都没有意义,因为他只是古往今来乃至后世的那种典雅、内秀气质的一种流露罢了。 继安先生本科是学中文的,现从事书法专业创作和教学工作。这种文学加书法的知识结构无疑影响着他的印风。从他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文化现象的思考与理解,对传统意味的把握与运用,不为古人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亦不为时风所牵动,一味顽强地去理解艺术的真谛,整体地去把握艺术的形式,所以印作中处处充满着文化的气息。继安先生不画画,但每次去徐州总爱去看汉画像石馆,问他,则说:“汉画像直接、容量大。特别是徐州的汉画像既有鲁文化的庄重、大派,又有楚文化的飘逸,巧思。”“不愧是汉代帝王之乡,包容宇内,有种大一统的感觉,汉代是无意识创造艺术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整体体现。”给我的感觉是他谈的已不是画了,也不是单纯的艺术,故尔我想他的印作在他眼中也不是单纯的印作,大概就是什么“大派”、“飘逸”、 “无意识创造艺术的艺术”之类的东西吧。 现代印章界给人一种满眼古器物的感觉,有清以来就在强调仿汉,有的印人是打着幌子刻自我,成了大师;也有人真的仿了,做了一些假古董,不了了之。而现在古董做得更多了,古印的各种形式做了不说,砖瓦等器物都做起来。做完远古做近古,仿完清人仿今人。做印时还采用各种手段以求乱真,也不知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我总固执地以为,习古只应是体会,体会古人的那种气韵,那种艺术形式承载着的人文精神,同时还要认清那种气韵和精神只是特定的朝代的特殊表现。各种文艺样式在同一时期里往往呈现出统一的气息,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又都已成为过去。像“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只是一种追忆了,继续复制那种感觉只会是苍白的,断了根的草绿得是那么不自然…… 继安先生的印作似无刻意仿古的痕迹,印作的样式也大都常见,但他印作的精神感觉却是新奇的。那是一种不激不励中洋溢着清新舒畅的情趣,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清爽感觉。第一眼看去并没有那种先声夺人的气概,和强加给观赏者的征服意识,但慢慢地咀嚼人们就会自然地发现他自成方圆,充溢着自我的大派,高深的情调。峰回路转变化无穷。无论是书法意趣的表现还是印章自身的装饰效果都恰到妙处,像古诗,也像橄榄……我想这正是他对东方人文的一种理解,不显山,不露水,有话慢慢道来…… 继安先生也喜欢刻汉印、古玺,他似乎在寻找和古代先贤艺人沟通的渠道,特别是古玺印天籁的精神和那种散状构图形式。那种印无论是印用文字还是印面的装饰效果都要求较高,在合乎字体要求的印面安排中,如何分割朱白的确是头痛的事。安排平均流于呆板,分割太过又会破坏字体或失去平衡,自如天成应该是最重要的。从继安的印作看这两方面的处理是恰到好处的,许多地方暗合了汉画像的对应效果,敦厚而不板滞,协调而不单一。我以为这是他的创造,是汉画像的神韵给他的启示。他的印文用字有采用甲骨文的,但又不刻意甲骨,而是以“随体诘诎”的图案样式结合他对这些文字意态的理解,以古玺的形式作为载体自辟新的途径。从他现在的印作来看这一追求是成功的,像《今夕复何夕》《车水马龙》《右将军后人》等等都是这类难得的好印。他的这种独特的形式,和从这形式中自然流露出的浓厚的文人气息打动了我,我想我也应当算作他的那“一类人”,只是从事的行当不同而已。如果我们共同在自己的行当中,加强这种“气场”,那么,这个时代的文化圈将会更有特色。 作者系著名语言学家,国家长江学者,教授、博导 王继安 王继安,1957年生于江苏徐州。现任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印社副社长等职。 书法各体皆工,篆刻风格多样,自1978年以来,各类作品百余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曾数十次应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邀请参加国际书法交流、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2011年应德中友协及国家侨办邀请参加了海外华人春节联欢晚会,作品被德国德中友好协会收藏;2012年再次应德中友好协会邀请在德国杜塞尔夫“中国中心”举办了《王继安书法篆刻艺术展》,并被当地中文学校聘为名誉校长。 王继安教授在书法和篆刻的教学、科研中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承担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草书研究》、编著的《草书光碟大典》于2000年5月获法国巴黎莫菲斯教育特别奖。《草书教程》、《草书研究》等科研成果曾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课程《草书书写》获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微课大赛一等奖,全国微课大赛优秀奖等。由于在教学科硏上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江苏省高校名师”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