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王欣华 母亲二十岁时从苏州城来支援苏北,谁知这一支援竟近60年。扎根苏北开花繁枝,年轻时尚不觉得什么,年龄越长越思乡,竟达不能想的程度。去年我的女儿高考结束,我便开始着手安排陪母亲回老家。好在现在交通发达,四个小时后我们已经到了母亲曾生活过的旧居。 依旧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只是早已物是人非。陪我们去的姨家大阿姐拉着母亲,指着红色的两开门,点着那城墙,陪着母亲一一辨认着。母亲湿润着双眼,抚着拐角的那棵香樟树,告诉我当年外公在这儿亲手种下了一棵香樟,只是不知还是不是当年的它。当年屋后不远有个伍子胥庙,竟然还在原地,只是重新扩建壮观了不少;当年的城墙垛被居民们当成菜园,如今回复原貌;拦水闸、护城河,最是惊喜的吴门桥竟保留得一模一样。大阿姐问母亲是否记得,她5岁时,母亲带她去看电影,经过这里时,月光朗朗,蛙声呱呱,母亲为她壮胆一路大声唱歌。母亲笑着摇头,转身摸着吴门桥的石栏,眺望着水那边城墙内的旧居。 我陪母亲回苏州若干次,每次或在亲眷家相聚,或去新景点游玩,都行色匆匆,这次竟有一种异样感觉。在旧居旧址前留影,重走一遍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城墙,母亲明显比任何一次回苏州都开心。 母亲属于典型的心灵手巧江南女子,家中排行最小,深受外公外婆宠爱。当年考在教会女子中学,文学音乐包括女红都修得一身童子功。自小我就被母亲亲手裁剪的衣裙打扮得花枝招展,与众不同,及至青春期时开始叛逆,为了与我的同学们步调一致,开始坚决与母亲唱反调,若父母吵架,我也总是毫不犹豫站在父亲那边,不理解母亲的严格讲究和小资情调。及至三十年后初中同学聚会,却有若干同学谈起当年对我的羡慕嫉妒恨,方知当年的我也是母亲亲手打造的一女神啊! 这次老家之行,忽然明白了一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的水秀养育了母亲本性里的灵动。母亲当年来到苏北,做过老师、电台播音员、机关工委的团委书记,最后听从党的安排到一家企业做领导,直至退休。不料世事变迁,谁也想不到与母亲同期的工作人员或教师或政府机关退休,唯有母亲在企业退休,退休工资竟有巨大差距,认识的人都替母亲不平。母亲是个开朗的人,竟从不介意工资那点事。如今爱静的老父亲在家承担了大部家务,爱动的母亲平时弹弹琴看看电视,或者戴着老花镜认真地读报,就连父亲住院,她老人家也带着竹针在医院里笃笃定定地打着毛衣陪伴在病床。 看着这一幕,我常想,什么是岁月静好,也许这就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