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陈书新就以小升初最高分的身份考入南外,由于在信息学方面的突出表现,他在高一时就被选入了省队。在刚刚结束的第31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里,表现一贯稳定的他摘得银牌。“学习信息学不仅要学会自主学习,还得肯吃苦。”陈书新透露,自己曾将“昼夜颠倒”和国际高手过招的习惯,保持了整整三年。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最初学信息只为“写个程序自己玩” “小学时爸妈帮我报了个信息学的兴趣班,去上了几次课之后发现,信息学还是非常有趣的。”陈书新告诉记者,自己学习的最大秘诀,便是对学习保持兴趣,如果他不喜欢什么,他就绝不会去苦学。但信息学带给自己的完全是不一样的世界。“信息学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数字和代码,但在我眼里,数字和代码组成的却是一项项的挑战。” 陈书新举了个例子,“在兴趣班,指导老师并没有强硬地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给了我们一组求和公式,并在电脑屏幕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编写代码的方式‘完成’的。我顿时就提起了兴趣。”完成了最基本的代码编写后,陈书新和许多“顽皮”的孩子一样,在最容易“痴迷”的游戏上动起了脑筋。“那个时候五年级,男生里都风行玩一款名叫‘魔塔’的游戏,但我和几个会写程序的同学一合计,玩现成的游戏不过瘾,干脆自己写个游戏自己玩。” 哪怕是玩游戏,“学霸”们都不走寻常路。陈书新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当真写出了一款翻版“魔塔”游戏,开开心心玩得不亦乐乎。“这里还得感谢父母的开明,”陈书新告诉记者,父母对自己上网并不反对。所以陈书新可以随便接触电脑,还可以上网交朋友。小学五年级时,他就已经获得了全省信息学竞赛一等奖。 “昼夜颠倒”就为和“国际高手”过招 “学习信息学不仅需要兴趣,还得‘能吃苦’。”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书新将“吃苦”摆在了学习经验的重要位置。“信息学是一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所以自学和坚持是很重要的。”从初三开始,陈书新养成了“昼夜颠倒”的习惯,每周都会抽出一天时间,上网和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信息学高手们“隔空过招”,在线PK编程。 “这是以一个‘无国界’的比赛,每个星期都有,由一个人出题,其余的人则在规定时间里解题,根据算法来判定最终的名次。”陈书新告诉记者,参加比赛的人来自世界各地,每场都会有1100多人同时“较量”,对于算法技巧的考验和沟通能力都是很不错的积累锻炼。由于时差的原因,国际高手们在线PK的时间通常是在北京时间的晚上,所以,陈书新得在晚上11:30准时坐在电脑前,开始和异国高手们在线较量。两个小时的比赛结束,已经到了深夜1:30。“两个小时做5道题,收拾收拾再躺下可能要到2:00.” 虽然这样的“昼夜颠倒”让生物钟紊乱,但陈书新从中积累的解题经验却不可估量。“有的时候如果第二天有需要起早的课,早晨起床时多喝杯咖啡就去上课了。”这一“昼夜颠倒”的习惯陈书新坚持了三年,一直到高二为止,每个星期和国际高手过招的练习积累几乎从来没断过。 上海交大伸出橄榄枝,高考达本一线即录取 “高中时参加了两次信息学竞赛,都遗憾地和金牌失之交臂。”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陈书新难掩遗憾,不过对信息学的执着无怨无悔。对于铆足了劲儿想要冲击金牌的陈书新来说,下一步要面临的挑战是重新备战高考。由于在本次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银牌的不错成绩,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向陈书新抛出了橄榄枝,陈书新只需要在高考中达到本一线,便可以顺利被录取。 但对于陈书新而言,为了备战竞赛已经停课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如何在短时间里将自己的功课“捡”起来,成为了最大的难题。“这个小朋友最大特点就是对自我高标准高要求。”在班主任严青老师眼里,高三(1)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股”,陈书新是高三(1)班的学习委员,考试成绩从来都是老师们最放心的一个。“停课期间的功课,他都在最短的时间里补了回来。” 陈书新也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全国参加这次信息学竞赛的有400多人,金牌和银牌加起来只有前一百二十名。挤进前一百二十名,也算是给自己有个交代了。”陈书新希望,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再一次用成绩证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