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微众银行以一种极为安静却又内心澎湃的方式,开始试营业。说它“极为安静”,是因为所有人都渴望见到互联网银行面纱下的容貌,但微众银行却迟迟不肯露出真颜;而说其“内心澎湃”,则是因为无论是其挖脚人才还是炫酷的概念,早就在业内热议开来。 移动端接入 必须的 昨日,记者登录微众银行的PC网页发现,PC网页上依旧是之前的模样,用户进入微众银行需要通过扫描在“WeBank”标示下方的二维码,用手机登录。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手机终端也仅是一些介绍内容,并未有具体的业务出现。 微众银行究竟是什么模样?微众银行官方并未对此有详细透露,增加了不少神秘感。此前,有媒体称,微众银行可能将推出的业务是“先消费、后贷款”的消费金融,但昨日微众银行官方却表示并不知有此项业务。 不过,一位微众银行内部员工向记者坦言,微众银行的确是从手机等移动端上接入,要想看到详细情况还要“再过一阵子”,但并未说明“一阵子”是多长时间。 “手机页面都是傻瓜式的,办理业务仅需几步就能完成。”上述员工介绍,目前正处于开户和邀请客户阶段,客户群体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但具体的业务并不方便透露。 银行业骚动 激动的 微众银行悄悄地开业,但却让整个业界暗流涌动。 早在半年多前微众银行筹建的时候,银行业人才就开始骚动着奔向了微众银行。在微众银行就职,也被一些银行体系内的年轻人看作是“有梦想、有激情”的代名词。 “一年前从银行辞职的人还没有这么多,现在一下子全辞职去了微众银行。”以前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在1年前建立了离职QQ群,从微众银行筹建时起,群里的人数就出现了暴涨。 银行人才被微众挖了墙脚,而监管的利好也接踵而至。微众银行放出第一笔贷款,随后央行也下文放开虚拟账户管制,放开此前开户时必须的面签环节……看似波澜不惊的微众银行已经开始了对传统银行业的攻势,互联网银行也被业界看成了中国金融改革的一方灵药。 不过,在群雄逐鹿的中国金融市场,互联网银行究竟能走多久?面对依旧严格的监管、陌生的环境以及新生的形式,不少业界学者直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微众银行是否能够撼动传统银行这棵大树仍未可知。 是未来的王者,是搅局的鲶鱼,还仅是中国金融改革红利中的陪玩者?微众银行已经箭在弦上,在争议中指向未知的将来。 互联网银行什么样 畅想一 秒办各种贷款业务 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个人消费贷款,传统银行尽管已经开足马力,力争让放款速度从以前的1个月之久,变成几天甚至当天放款,但这些似乎在未来的互联网银行中也成了“时间太长”的反面教材。秒办各种贷款业务,在互联网银行里似乎并不难办到。 “这并非空想,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融360联合创始人叶大清说,这样的贷款速度在国外早已有之。国内也有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做。招商银行就已经推出“闪电贷”。在手机上申请贷款60秒即可完成贷款发放,不过目前只针对存量客户。叶大清认为,未来互联网银行的快速放款,将不只局限于存量客户。 畅想二 无卡时代真正到来 从互联网银行开始,虚拟银行卡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尽管现在央行对虚拟信用卡以及二维码支付等创新支付还处于暂停状态,但业内人士均普遍认为,放开是迟早的事。 央行前不久发布了《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虽然央行并未对外公布具体内容,但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该意见的核心是围绕放开“虚拟账户”的管制,即央行对“办卡面签”可能会有所松动。 “现在央行政策对互联网银行十分利好,但还得一步一步放开。”一位银行人士直言,无论是虚拟信用卡还是其他无卡模式,技术已不是问题,“或许只要某家机构拿出成熟且风险可控的方案,央行闸门就会开启。” 畅想三 草根也有个性服务 在大银行中,个性化服务只属于高净值的私人银行客户。不过,“以草根为中心”的互联网银行似乎能让一切发生逆转:通过大数据分析,银行会针对每个个体的特质及需求,给出不同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大数据能够为银行降低成本,有关的金融体系可以一起运转,银行可以进行精准营销,屌丝也能有个性化的服务。”一位互联网金融公司人士畅想着,实际上,现在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努力运用大数据为客户服务。 微众银行,砸场子来的? 微众银行波澜不惊的试营业,未公开更多信息。但它招聘的信息始终挂着,点击邮箱,你就可以直接发一份求职简历过去。尽管从银行跳槽到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不算是新闻,但微众银行的闪亮登场,更是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不少银行人士惶恐地说,“微众银行这是来砸场子的。” 本月初,微众银行的高管团队曝光,不仅有深受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器重的原平安集团副总经理顾敏,也有拥有20年银行业从业经验的原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曹彤。 据了解,已任命为微众银行董事长的顾敏,年少成名,且一直被业界认为是马明哲的接班人,他加入刚刚成立的微众银行,让业内人士匪夷所思。其中有评论认为,顾敏应该不会仅仅满足于做一家注册资本金仅30亿、类似城市商业银行规格的金融机构的董事长,更有可能是希望打造基于腾讯的大金融集团。 一位平安集团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顾敏的能力有目共睹,其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是平安员工所见证的。“顾总一直都是十分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且干劲十足。微众银行能把他挖过去,的确不可小觑。” 实际上,微众银行挖的不仅仅是银行高管的墙脚,基层员工也有不少被其挖走,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杨超(化名)向记者说起最近的人事变动,言语中也难掩些许荡漾,“我感觉他们挺可怕的,不少银行的部门团队被整体挖到微众银行,最近两耳充斥的都是跳槽到微众的消息。” 互联网银行:搅局or陪玩? 争论一 没有线下网点是优势还是劣势? 微众银行在上线之前就向外界透露,要做一个没有线下网点的互联网银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其优势所在,在互联网时代,网点并非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也有人持不同态度。 众所周知,近年来传统银行业在逐渐削减线下网点,曾经的“利润要地”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高企,让银行承受着巨额的成本压力,逐渐沦为银行业发展的包袱。 易观国际分析师马韬表示,没有银行网点可以降低银行成本,节约下来的成本可以补贴给银行客户,“比如客户可以得到更高的存款或理财利率和更低的贷款利率,这对客户积累大有好处,对投资者而言,也是利好。” 在融360联合创始人叶大清看来,一个线下网点都不留,并非最佳选择。他说,“纯线上模式风险不小,发展到后期会发现,没有网点将成为劣势。”叶大清说,未来互联网银行可能也要在线下购买网点,因为在线下不仅要做风险控制也要做客户服务。最终,互联网银行也将有线下网点,而传统银行也将开设线上服务,最终殊途同归。 争论二 大数据是制胜利器还是风险所在?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自互联网金融不断升温,大数据的概念也逐渐变成了时尚与万能的代名词。但对于大数据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歇过。有人说它是未来的大趋势,是破解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利器;但也有人认为,现在的大数据是个伪概念,说得多做得少,风险也不小。 叶大清直言不讳,尽管大数据概念火爆,但实际作用却相差甚远,“微众银行更多是基于社交数据、QQ浏览器等互联网数据,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风控方面的数据。” 大数据是未来的大趋势。中国小额信贷之父杜晓山认为,完善的征信系统是解决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所在,其中不仅包括央行的征信体系、工商信息,也包括了互联网上的大数据。 叶大清认为,大数据时代应该做一个开放平台,将所有数据打通,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大数据时代”。 争论三 撼动银行业是理想还是幻想? 微众银行真能撼动传统银行吗?业界众口不一。 对于互联网民营银行,传统银行并不以为是威胁。此前多位银行高管曾表示,民营银行想要站稳脚跟并非易事:更加严格的监管,没有经验的团队,想要搅动传统银行业,恐怕只是班门弄斧。且目前银行业也都在努力尝试依托互联网的新模式,互联网银行未必就能占到先机。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无需担保、无需抵押,不出家门几分钟就能轻松贷款的网贷模式,或将引领一轮小额贷款高潮。在腾讯的搅局下,可以预见,小额信贷领域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格局将生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认为,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将会形成竞合关系,微众银行可以获取巨量用户,传统银行有业已形成的交易场所和应用场景,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叶大清也认为,银行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公司的银行化,最终会殊途同归,“我们不应低估银行业创新的速度和能力。” 本报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