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如玉,上下清风始静心;百转千回,几经思量方成器。”在宜兴丁蜀老街后面的小山上,从明代到民国时期前前后后差不多有20多个窟。那时候老街上都是做紫砂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潘小强就是土生土长在这片紫砂陶土之中。 在潘小强林林总总的作品中,能体会到他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彰显着“清新恬淡、温润古朴”的张力。他的清风竹段系列,或是采用古典造型,如《大竹段壶》,笔直而粗犷的壶身,有一种纯纯的朴素,又隐隐让人内心安稳踏实,从壶嘴处延伸来的几片竹叶充盈着生机,让人不禁想坐下,饮一瓢山泉,品一壶茶香。或是采用圆扁器形,如《春竹壶》,下腹宽加上短翘的壶嘴,壶身曲线自然流畅,在圆润中透着些憨趣,而壶钮处衍生出的竹枝和竹叶,以贴塑的工艺手法在壶身上安然伸展,如春天里的竹子无声地生长,肆意而生动。再或是凝练小巧的壶形,如《秀竹》,在构思中又加入了秀丽清雅;还有他的《梅竹双亲》,更是在壶盖上塑造了一只趴窝的梅花鹿,雕刻细致入微,与凌风尽展的竹叶遥相呼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正是丁蜀这块充盈着紫砂文化的世外桃源里,让潘小强可以率性地痴迷,将自然与感悟化成梦境般的诗意盎然,融入到紫砂作品中。入深林,采野果,笑看清风朗月,这或许也是他想让观者体悟和放松的吧! 传统器形是潘小强作品的另一个部分,他明白紫砂壶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传统工艺,是与传统传承密切相关的,传统,其实是把一种技艺、一种精神或是一种力量延续或传承。紫砂壶首先是器,有它的实用功能,又与茶道文化相连。他的作品并没有一味临摹古人的外在程式,而是在探究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在精神。如《大吉壶》,线条、弧度、气韵,体现到壶钮、身、盖、肩、颈、把、嘴、底的每一个比例和工艺。 潘小强对紫砂有着简单而质朴的热情,一个坚持转眼就过去了十几年的春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还将平静而坚定地固守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走向深远。 释一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