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吴非 星期天,约好在校门口等个人,不知学校被借作为省里某项高中生比赛的考场,门口家长群聚,人声嘈杂。一边等,一边就听他们说话。送考家长来自全省各地,这场考试两个多小时,干着急,无聊,于是热情交流,打发时间。 平时耳边也常刮来这样的众说纷纭,早就见怪不怪。家长彼此不认识,孩子不在同一地区的学校,他们所说的学生学习状态,所说的各校教学状态,比教育主管部门的“视导”“督导”,比各校的汇报总结要真实得多。如果教育官员与专家学者是有心人,不难从这里发现真实的家庭教育,可以得知公众对教育的认识,获得最真实的中国社会学和教育学样本。 家长说,北大清华的“校长实名推荐”,换汤不换药,还是按高中阶段考试名次来排列的;高校的招生面试,不但看“考试排名”,还“横向比较”,虽然都是“重点中学”,老牌的名校沾光;“竞赛还是很重要的,不要上‘规定’的当,有竞赛获奖,当然硬气。我们家从不让儿子放弃比赛,哪怕花钱也行。”——这“花钱”指的是什么,不明白。家长说:“什么‘不准择校’?择校最多的就是有权有钱的,小老百姓想择校也没门子。”“择校当然合算,小孩放在普通中学,哪个会理我们?” 有个家长是中学教师,为陪孩子来比赛,昨天晚上赶到南京,向学校请假两天。双休日为什么要请假?教师反问:“什么‘双休日’?你问的是女儿还是我自己?告诉你,学校高三年级一个月只放一天假,回家洗澡洗衣服,要不然连爹妈也会认不得了。我们学校还算蛮人道的呢。”公然违反政府的“五严”,怎么没有人举报?“全市人民都知道,媒体从来不报道。嘿嘿!” 一下子又说起“请家教”,大家都很来劲,争先恐后,有的说有效,有的说要看能请到什么样的老师,“请的对头,效果明显;请的不对头,就是无底洞。”几个人交流各科家教平均每小时价格。我听了暗自吃惊,没想到我认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家教收费竟然这么高。这些家长不明白。你说孩子“每个星期有五个晚上要到老师家补课”,我如是高校管招生的,绝对不会认为你的孩子天资聪慧,而会怀疑他的学力,这孩子什么课都靠家教,考上大学后怎么办?我不敢插嘴,相熟的人,尚敢劝说。 右边几个人在抨击学校食堂。有个家长说,她最焦心的是营养,女儿每月回来一次,见到特地为她准备的鱼虾,像是不会吃似的,一味吃大块肉,不像个女娃;平时伙食差,学生不敢吱声,只要提意见,学校就骂:“你们是来考大学的还是来吃饭的?猪啊?”食堂被校长亲戚承包了,老师吃得稍好一些,学生吃得不行,不挨饿而已。另一个说,这有什么,我们那块,校长上任才三年,光是亲戚,就调来七八个,基建采购食堂校办,校外补习班管理,全安插好了,学校差不多成了家族企业。一旁有人问前面的那位妇女,问:“伙食真这么差?你孩子读的是哪个学校?”家长立刻收声,说:“不谈,等小孩子考上大学再说。”问话人不以为然:“怕什么怕,随便问问,我又不是纪委的……” 契诃夫是怎么说的?“我是个生活的窃听者”?于是我想,记者呢,都跑哪里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