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朱道平的山水画作品,常常会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那一望可知的、极富个性特色的绘画风格,陌生的是他的绘画面貌变化常常出人意表,令人惊喜;这是道平的画吗?这难道不是道平的画吗!那些变化意味着画家“行万里路”,有了对大自然更深的颖悟,画路拓展得更宽阔了。 我想用两个字概括朱道平的山水画风,不知确也不确?那就是清与奇。 清与奇是朱道平对当代山水画审美境界的丰富与延展,其实也是画家本真性情的自然表露。 朱道平的作品有一种蕴涵于内的抒情诗意和音乐感。那是贯注于创作的取材、命意、绘画语言、画面构成、意境的形成诸多方面的一种全息的印象。有时表现为平和、舒缓的情感流淌,也有时呈现出激越的情绪迸发,而总体上的审美表现是清明的、优美的、沁人心脾的,有着内在的文人气质,然而并不超凡脱俗,而是与现代的人文环境、时代感情声息相通。 朱道平的山水画常见的有两种面貌,一种是粗笔写意画法,而更多的是点、线交织,结合色墨晕染。他用纤细的、颤动的线表现浮云、流水、树丛,那种外柔而内刚的线是百炼成钢的绕指柔,点线交织构成苍茫、带几分神秘的氛围,画面通透、清爽而不淡薄。 他笔下的山体变幻不定,是有生命的,令人感觉群山在奔腾、跃动,有时又似乎突然立住,睥睨排傲,不可一世。那灵感来源,当与他七上黄山,远赴新疆,临大漠,登井冈山,饱览天下名山大水的丰富经历有关,而其感情深处则是对金陵胜景的久久对晤,相看两不厌的情结所系。 朱道平画的《山道九曲上青天》,表现了对井冈山的独特印象,不少画家画过井冈山,也都感到井冈山的植被太茂盛了,很难画,朱道平笔下的井冈山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所笼罩,山势峻厚,苍翠幽深,为他平时的作品中所少见,在山脉上部有一道亮光,那是蜿蜒而下的山路,仔细看去,路上还有行人与汽车。沿路往上看,有一道雾气把远山隔开,云端浮出一轮红日,画面层次井然。欣赏画时,仿佛在听画家娓娓谈讲一路观景的感受。 看他1998年作的《夕照图》,与他作于2005年的《大漠夕晖》相似,后者似乎是在更高的视点上统览眼前的一切,大溪、群山绵延浩渺,全被一片夕晖照映得浑沌莫辨,而在天地相交处,有一群飞鸟掠过。前景上留出一些细碎的空白和亮色,如珠玉般闪光。 《夕照图》和《山道九曲上青天》形成强烈的冷暖色调对比,两画构图繁密,设色又与画家平素的画风迥然有别。朱道平自由地驱遣笔墨,在清华之中有深厚,而深厚之中又透出奕奕清气。 近年来,朱道平也向其它画种拓展,他与苏凌合作的漆画《夏华秋实》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获得了金奖。《夏华秋实》风格接近于朱道平山水画的密体一路,作品将水墨画自由灵动的点线趣味,融入大漆皱漆工艺,以厚薄不一的漆皱表现荷花叶与梗的丰富肌理,再用蛋壳层层着花,磨出后妙趣天成,生动地呈现出江南夏秋之交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意趣。 画家在不同画种之间“串门”互动,会得到启迪,使两者都从中获益,得到提升,这种情况又不独朱道平为然。 李松 2010.6于北京安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