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服务热线:400-661-9909
您的位置:首页 > 扬子时评 > 扬子时尚 > “不希望你们回报我,记得回报社会就行!”
在线登报
“不希望你们回报我,记得回报社会就行!”
  • 作者:佚名 2014/6/25 7:00:23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 】 查看

    周菊芬(右)和孩子们在一起。  张建波 摄

    “我不希望也不需要你们回报我,只要记得回报社会就行!”近日,一场由劳模担当主讲的道德讲堂在黄巷街道举行,今年86岁的省劳动模范、退休老教师周菊芬也是主讲人之一。从参加工作开始资助学生,她的助学故事延续了60多年,帮助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记者了解到,这位爱心老人助学还有个习惯,就是主动和受助学生讲明,在他们完成学业后,就不要再和自己联系了,她希望以后的路他们自己走,并且最好能帮助更多人,让这种助学的“正能量”通过他们传递下去。

    她将第一份工资——一袋大米捐给贫穷村民

    1951年,22岁的周菊芬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年轻的她领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一袋大米时,兴奋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她最终却将这份“收入”转给了村子里的贫困村民。

    原来,当时周菊芬住学校宿舍,吃公共食堂,不存在吃住问题,而看到村子里那些熟悉的村民很多都是吃不饱的,心生同情,把大米捐出去了。她的爱心之路从此起步。

    在周老师工作的最初几年里,从自己班上的困难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贫困家庭,从罹患绝症的孩童到面临辍学的大学生,都是她爱心捐助的对象。更让人敬佩的是,这么些年来,她自己都记不清共捐助了多少钱,捐助了多少人。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直至去年,她捐资助学都是用她一个朋友的名义在进行,她的这位朋友最终觉得应该把周老师这种扶贫助困的爱心推广到全社会,让更多的人来投入慈善事业,就私自将周老师的事迹告诉给了社居委,终于让大家认识了身边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倾囊资助困难学生,年轻人的善良让她感动

    从1992年开始,周菊芬将自己领的每月60元的省劳模津贴费共1万多元,全部当作善款助困了。现在,她还总是每年捐助1-2名贫困学生。如今已经研究生毕业的小杭就是其中受助的学生之一。当年,小杭在读大学时曾经受到老人的资助,一直到大四。在大学毕业那年,小杭得到了研究生的保送资格,但是考虑到家境,小杭决定放弃,但在周老师的劝说下,小杭最终继续读研究生。

    让老人很感动的是,在接受她3000元帮助的那一刻,小杭认真地说:“您给我一分资助,我会用十分回报社会的!”后来,当老人再次对小杭进行资助时,这个年轻上进的女孩坚称自己有助学金,要周老师将钱捐给更需要的学生。

    记者还了解到,这些年来,周老师在捐助每一个困难学生前,都会要求和对方见面,提一个要求——“回报社会”。很多受助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她,对此,周老师的解释是,她不需要这些受助的孩子来报答她,甚至直接提出,资助完了大家也不要再联系了。

    而她最希望的,是这些孩子在工作之后,能够继续帮助别人。实际上,她的这种希望真的在许多受助者身上实现了,这让她非常开心。

    本报记者  张建波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用户名:匿名发表 *不选请在前面输入您的大名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4位数的验证码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广告联系电话
免费服务热线:400-661-9909

广告服务传真:025-84460253
业务一部:1380903946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业务二部:1385172733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业务三部:15905145739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商务信息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扬子晚报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会员协议

版权所有 南京海盟广告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7 扬子晚报广告部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400-661-9909 传真:025-84460253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南路230号安瑞大厦4楼 QQ热线:494305431

苏ICP备110440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