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原型在,古村不复哀
镇江
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南朝乐府诗《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梁祝双双化蝶的故事凄婉动人,流传千古。但是,你可知道镇江新区《华山畿》的传说就是《梁祝》的雏形吗?两者都表现了“同冢”与“阴配”的悲剧性婚姻心态——“生不能共罗帐,死也要同坟台”,所以上世纪20年代学术界即有专家认为,《华山畿》便是《梁祝》的雏形。
2007年3月29日,《华山畿和华山畿的传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祝》故事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有关这一传说的最早文献,则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它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而《华山畿》为我国现存乐府《吴声歌曲》华山畿25首的第1首:“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这是一首令人性灵摇荡的民歌,描绘了流传民间的一段奇异的神话。直至今日,这一神话,在镇江姚桥镇华山村,妇孺皆知。
传说南朝宋时,南徐(镇江)有个秀才,去丹阳走亲戚。走呀走呀,走到中午,肚子饿了,人也累了,就想找个客店吃饭,歇歇脚。秀才抬头一望,巧哩,前面就是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就叫华山村,村上有街,街上很热闹。秀才走进一家客店,忽见店主小姐从楼上下来,十七八岁年纪,漂亮得好似天仙一般。秀才看呀看呀,都看呆了。面对看呆了的秀才,跟随的书僮吃了一惊,赶忙买来饭菜,催着陪着秀才吃完了就赶路。
谁知出了店门,秀才就感到头脑昏昏的,而且两腿发软浑身无力。既然都这样了,秀才也就不准备去丹阳了,当即要书僮扶他回家。
然而,回到家里后,秀才满脑子里老是想着那小姐。日里想,夜里想,想呀想呀,想出了相思病。这一病,求神吃药都不见效,急得秀才父母哭哭啼啼,着急不已。
在明白了儿子的毛病后,秀才家就赶快派媒人去华山村提亲。哪知女方家长不认,嫌弃秀才没有一官半职,在人前出落得不够敞亮。没办法,聪明的媒人只好偷偷找到小姐,直接把秀才得病的情况一说。闻听秀才如此重情,媒人的话小姐听得心软了,她就解下那天见到秀才时扎的围裙,并说放在相公的床下,秀才的病自然就会好了。
秀才的母亲救子心切,当即便将媒人带回来的围裙,放在儿子的床席底下。果然有神效,此后秀才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没隔几天,居然能起身下床了。
一天,秀才无意中发现床下的围裙,就问是怎么回事?父母也不瞒他,就把围裙的来龙去脉一讲。没想到秀才听完猛的站起,把围裙紧紧捧在手中,随后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接着就把围裙撕碎,一口一口地吞进肚里。
秀才吞下了整条围裙,一时就撑坏了肚子,于是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就这样,折磨了好几天,人已经奄奄一息了。临死前,秀才对父母亲说,他是为华山村茶馆里那个小姐而死的,希望死后能把棺材抬到她家门口歇一歇,“他要与小姐见最后一面,也就闭眼了”。
秀才的父母伤心欲绝,本想救儿子,最后却害死了儿子。面对儿子的最后一个心愿,他们自然不愿不从。于是,他们把秀才的棺柩装上牛车,拉向华山村。
令人奇怪的是,当车到华山村口时,拉车的牛却不肯走了,并且抽打了也不走。有人报丧,把秀才死的原因告诉那小姐。小姐听说这个男子是为她而死的,悲痛欲绝,马上穿起一身孝服,直奔村口,跪倒在秀才灵柩前,边哭边唱起当地山歌:“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哭唱声悲痛欲绝。这时,突然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嘭”的一声,棺木自动裂开,小姐纵身一跳,与秀才同眠在棺材里。
一会儿,风停了,雨停了,裂开的棺木自动合拢了。
最后,家里人就把这两人合葬在华山村边的山岗上,这里就叫:玉女墩。
《华山畿》及《华山畿》的传说,是民间故事“梁祝”的原型,目前遗存仅有实物神女冢和歌曲《华山畿》,该碑位于镇江新区姚桥镇华山畿爱情文化园内。不过,华山村人人皆知《华山畿》,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加上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真爱故事千百年来都是口口相传,如今大多数人也就只知道《华山畿》的一个故事大概了,其间蕴含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并不为众人所熟知。
走进距今已有6000余年历史、素有“江南第一古村”之称的华山村,据传江南一带最早的传统庙会,也始于华山村。随着华山村的名声越来越大,到此寻古探奇、宣誓真爱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年正月十五的华山传统庙会,更是人流如织。
步行在华山村,随处可见的古村、古街、古井、古民居,是华山村的特色。穿过古戏台的过街棚,踏上龙脊街、走过奈何桥,街道两边的那些粉墙黛瓦的建筑,也是古意盎然。而不时传来华山“泥叫叫”的吹奏声,又叫人觉得恍若隔世。
此外,作为华山村的“根”和“魂”,村中1500余年的古银杏树,更是见证了华山村千年的春秋。
南朝乐府民歌就有“华山畿”25首组诗,吟咏了姚桥镇华山村那惊天动地、凄婉感人的爱情传奇。“冢上青青连理枝,行人争唱华山畿。野棠花发当寒食,几度春魂化蝶飞。”这里作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故事的原型出处,已成不争事实。
而作为镇江新区姚桥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该镇本着“文化包容、传承共享”的原则,不断加强了对《华山畿》遗产的保护与抢救:一是挖掘寻觅一批记载《华山畿》的录音录像、文字记载、文物资料;二是创作一批有关《华山畿》的文化作品,包括小品、戏曲、书法、诗词、微电影等等;三是培养一批《华山畿》宣讲员,系统地全面地开展 《华山畿》宣讲活动,扩大知晓面和影响力。
立足“非遗”放大“真爱”,不管是对今人,还是对合葬于玉女墩下的秀才和小姐,无疑都是一件十分欣慰的事情。
通讯员 彭鹏
扬子晚报记者 万凌云
扬子晚报广告发布热线:400-661-9909 13951626684 13809039462 025-84460253 QQ:1620898030 传真:025-84460253 地址: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230号 安瑞大厦4楼4198室 1620898030@qq.com
扬子晚报 金陵晚报 现代快报 江苏经济报 扬子晚报 江苏商报 新华日报 金陵晚报 现代快报 南京晨报 扬子晚报 江苏经济报 江苏商报 新华日报 江苏法制报 扬子晚报 东方卫报
打开您的QQ,用手机和电脑都可办理,加QQ:297302889或下面的QQ,也可加微信:13809039462马上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