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姚亦锋出版专著《南京:历史景观以及地理视角的规划》。姚亦锋教授以英文写作,由国际著名的德国斯普林格出版公司出版。 和常见的以考古学、文献学的视角,通过遗存实物或史料记载来解读南京历史不同,姚亦锋教授从地理学出发,研究历史事件与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从旧石器时代汤山猿人,到新石器时代的北阴阳营遗址,可以说在有文字记载之前,南京地区就是重要的古人类居住地。”姚亦锋教授告诉记者,南京地区有河流、有山岗,既方便人类生活取水,也不易受到洪水侵扰。(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位于长江支流的二级阶地,既可以供生活取水,也可以躲避长江洪水侵扰) 我们知道,公元229年孙权建都为南京六朝历史奠定基础。在专著中,姚亦锋教授提出,孙权首先从地理角度出发,选址定都,其次才是建筑构城。孙权没有选择镇江、苏州作为都城,而是选择南京,这需要有很强的地理研究思考,南京地区为山川包围——东有紫金山、西有清凉山、南有雨花台、北有鼓楼岗以及幕府山,天然就形成了一座“堡垒”,这样的自然环境为历代帝王所不约而同地重视。“再放大视角从长江流域看,古代政权之所以选择南京作为都城或者重点建设的城市,就在于其影响力既可以覆盖江南太湖流域,也能延伸到上游的安徽、江西甚至湖北,以及长江以北的江淮平原。这样的地势条件,长江中下游其它沿江城市是不具备的。” 姚亦锋教授表示,他希望通过专著表达一个观念:城市建设不仅是建筑设计,还应该重视地理景观规划,尽可能以地理自然环境为依托,切勿过度改变地形地貌,因为地理景观与文物古迹都是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同样的保护。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