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栖霞山的印象,历来似乎总限于秋日红叶和古刹钟声。我偏偏选了暮春的雨天,来到这里。 雨中空气清新。邀了栖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的王俊便动身上山。朦胧的雨丝中,路边的舍利塔、千佛岩、明征君碑、“彩虹明镜”、品外泉、飞来石、桃花涧、春雨桥、白鹿泉等景点如同电影镜头一般轮流出现,美轮美奂。近几年,栖霞山又发现了不少古迹,这些甚至连很多长久生活于此的人们都不曾了解。最大的莫过于栖霞飞天的发现。2000年上半年,王俊在千佛岩看到一位老人在石窟旁边临摹,发现这一石窟顶部有个形态飘逸的飞天造型,后来又在舍利塔发现了另外17身。而栖霞这个“东敦煌”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石窟艺术的点睛之笔。 在山脚简陋的办公室里,我发现了一堆高高垒起的残败的石碑,抹去灰尘,清晰的古文映入眼帘。这是工人施工的时候挖掘出来,后来他们才知道,这就是——《禹王碑》,上面的文字是蝌蚪文,一共十几块。《禹王碑》是“大禹治水”的见证。栖霞之《禹王碑》,为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9年)二月,由吏部左侍郎杨时乔重刻。原来只有三块碑,但细心的杨氏又给每块碑配上译文,据说立碑与镇住万历年间的南京洪水相关。转到栖霞山脚下,栖霞山所有的新鲜与奇妙又都掩入茫茫苍苍的绿意中了。空气依然清澈透明,所有的日子都在向前,回城中,也许,这座明秀之山留给人的记忆会更深刻,更持久。 王婷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