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第三次北伐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经过建康。这是东晋10多年来最哄动的新闻,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赶来捧场,老百姓也跑出来,踮足眺望,想一睹“大明星”桓温的风采,整个建康城万人空巷。 没有听郗超的建议 桓温从建康顺流向东,到达京口(今镇江),从这里渡江到广陵(今扬州),进攻的目标是前燕的都城——邺城(今河南临漳西南)。这是一次千里迢迢的北伐,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粮草运输。 简单一点讲,就是从今天的扬州进攻河南,桓温制定了两条路线:1、由苏北到山东,再向西进攻河南;2、由苏北直接进攻河南。 第一条路线明显绕了大圈子,但主力就是这条路。为什么呢? 因为有河流。南方军队最拿手的是水战,不像北方有强大的骑兵,依然要靠水路。所以他本人亲率步兵5万,在今天的江苏境内沿泗水一路北上,到达山东境内的黄河南岸,再沿着黄河西上,大军离邺城就不远了。 第二条路,当时也有一条现成的河流:睢水。是从杞县(今河南开封附近)一直往东流到今天的苏北。 如果把黄河的水直接引到睢水,进攻路线就畅通无阻了。怎么样才能打通呢?有一个关键要塞,叫石门,位于黄河边上,开封西边,只要占领了这里,开挖水道,黄河和睢水顺利“牵手”, 江南的粮草就能一路到达北方了。 桓温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豫州刺史袁真。于是袁真从寿阳(今安徽寿县)出发北上。目标:石门。 主力还没有出发时,郗超说:路途太远,河水又浅,恐怕粮食难以为继啊。 桓温不听。大军不久抵达金乡(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因为还在东晋境内,所以一路还没有阻碍。 到了金乡,不巧遇到了大旱,进入黄河的水路断了,桓温命令开挖300里的运河,由此进入黄河。 郗超说:这条运输线刚刚挖的,只能运送少量物资。如果敌人拒不交战,我们补给跟不上,肯定危险。 他又说:我有两个方案。一是率领全军抛弃辎重、轻装上阵,渡过黄河,直接抵达邺城。他们或者是害怕你,望风而逃;或者是出战,胜负立即分晓。 如果你认为这个方案冒险,那就囤积粮草。等到明年夏天,河水泛滥,水路畅通,我们再发起总攻,虽然比较慢,但比较保险。 如果现在进攻,敌人一旦拖延时间,熬到秋冬季节,我们就难以成功了。因为北方比较冷,河水量小,不仅粮食运输不便,南方的士兵也受不了严寒天气。 桓温都听不进去。 大名士袁宏被痛骂 他每次远征,都有名人的身影,留下经典的故事,这次也不意外。 他的众多秘书中,有一个人叫袁宏。他本来默默无闻,一天晚上到了牛渚(今马鞍山采石镇),在小船里朗诵自己写的咏史诗,慷慨激昂。谢尚刚好坐船经过,一听真是才华出众,被吸引住了,停船静静聆听很久。然后派人去打听,把袁宏请上船,两人畅谈了一夜。从此袁宏名声大振。 唐代李白写了一首诗《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中间四句诗的意思是:登船仰望秋月,想起了晋代谢尚将军。我也能吟诵袁宏那样的咏史诗,只是很难遇到知音。 袁宏后来成为谢尚的幕僚,桓温看中了他的文笔,让他过来专门起草各种文书。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应敏捷。 曾写过一篇《东征赋》,称赞了南渡许多名人,却少了桓彝。桓温大为恼火,又忌惮他是文学大家,不想让人特意去询问。有一次游玩回来,让袁宏与他同乘一辆车。途中,桓温厉声问:《东征赋》里为什么没有提到家父呢? 袁宏面不改色,立即答道:您的父亲我太尊敬了,还没有来得及向您请示,就不敢擅自写了。 桓温怀疑地看着他:你打算用什么言辞来写? 袁宏说:人虽然可以死去,道义却不可陨落。如果用两个字评价,“信义”最为恰当。 桓彝由于坚决不肯投降,与叛军作战而死。桓温一听就流下了眼泪,从此不再提这件事。 袁宏上任东阳郡太守时,谢安也想试试他的应变能力,握住他的手,取出一把扇子,说:姑且以这个小礼物为你送行。 袁宏随即回答:我当宣扬仁德之风,抚慰那里的百姓。 周围的人都赞叹他反应极快,对答妥当。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扬风仁政”,比喻为官清廉仁厚。 在伐燕的途中,袁宏曾被免职,但桓温又急需一份讨伐檄文,只好再把他叫来。袁宏靠在马旁,奋笔疾书,一会儿就写了七张纸,精彩绝伦。 这就是成语“倚马千言”的由来。比喻才思敏捷。 当时王珣在旁边看,惊叹他的才华。袁宏说:“当令齿舌间得利。”意思是你应当稍微动动嘴,表扬表扬我。 因为当时袁宏刚被免官,希望王珣能在桓温面前说说好话。 后来也变为一个成语,就是“齿牙余论”,比喻不用费力的奖励语言。 桓温在北上的途中豪情万丈,坐在战舰之上,望着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禁感慨:神州沦为荒丘废墟,王夷甫(大名士王衍,清谈名家)这些人,不得推脱责任! 袁宏在旁边插了一句嘴:国运自有兴衰,也不一定都是他们的责任。 桓温脸色大变,说:我听闻刘表有一头千斤的大牛,吃的草和豆比平常的牛多10倍。但是干的活,还不如一头羸弱的母牛。曹操到了荆州以后,就把它杀了分给大伙吃。当地的人无不拍手称快。 桓温把这头大牛比喻成袁宏,船上其他人大惊失色,袁宏也吓得面如死灰。 东晋军开始节节取胜 东晋大军开始气贯长虹,几次与前燕军队苦战中都大获全胜,士气高涨。369年7月,也就是出征3个月后,一直打到枋头(今河南浚县南),离邺城只剩200多里。前燕皇帝慕容暐准备放弃邺城,逃往东北龙城(辽宁朝阳)。形势一片大好。然而,转眼间风云突变,胜负逆转。 因为在这生死关头,前燕一个传奇人物出场了,那就是慕容垂。 扬子晚报记者 杨民仆 看以往期数可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