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地,几度到苏州,却始终不得要领,不知该怎样感受苏州的好。 或者,苏州的好,在某种意义上,是因为朋友的好。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到苏州,就是和范小青、苏童等一众朋友共同前往的。于是记住了苏州的园林,记住了网师园的清雅与幽谧。以为苏州园林的美,是别致到魂灵中的。那白墙与黑瓦,小桥与流水,就像是一幅幅斑驳的水墨画,至今存留在我的记忆中。 后来陪女儿前往苏州博物馆,是因为博物馆中放映的贝聿铭影片,就是女儿供职的美国PBS公司拍摄的,于是对苏州有了又一层的亲近。记得在霏霏细雨中,我们辗转于苏州的园林。在小路与河畔的背后,寻那悠然的往昔,远去的斜阳,寻那小巷中飘来的丁香一般的姑娘。 再来苏州,记忆中那些凄迷委婉的去处,仿佛如烟般消逝。代之而起的无数钢筋水泥的高耸建筑,让人有些许陌生,甚而生某种惋惜。以为苏州这样一个有姿有色的城市,应该永远弥漫着她的古旧与幽深。 我们岔离宽阔的街衢,转弯走进深巷。便看到了眼前并行延伸的小街和小河,蓦地泛起悠然的感觉。小街上人流如织,小河里扁舟轻摇,一切一如回到遥远的往昔。喧闹的市声,伴随着悠悠流水,果然当年景象。恰如朋友所说,这段路伴着河、河缠着路的景象,让我由衷地重燃起探寻这里今世前生的欲望。 在这片116.5公顷的方圆中,平江路上的街与河,始终一体的相得益彰,就像是这片土壤上滋养出的双生花,始终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古老格局。于是,你才能看到两岸的河上人家,水中倒影;你才能感受到这里的你谦我让,轻言曼语。 守望着街市与河流的人们,在此世世代代地生活着,繁衍着,哪怕斗转星移。那些从小巷中走来的百姓人家,依旧黎明即起,在河边开始崭新的一天。他们闲云野鹤般地过着缓慢的日子,随河水悠悠,流淌去昨日的风尘;随市声喧喧,营造出今日的繁华。世世代代住在古建筑中的人们,坚守了他们的生活习俗,才有了今日的赫赫声名,被誉为苏州古城的缩影。 而你,只有沿着河畔走在川流不息的街上,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条曾拥有过305座石桥的水系,至今怎样依旧流淌着绵延不绝的姑苏遗韵。水边古树连连,垂落下粼粼倒影。于是两岸,总是坐满了人,或独自小憩,享受水边的微风吹拂;或在树荫下,聊天伴清茶。 然而,生生不已的岁月就像转弯的流水,伴随着城市的清整与打造,平江路转眼令人耳目一新。于是生活在这片家园的人们,不再刻意留恋昔日寂寥的日子,毕竟,他们的街区,悄然中,已成为时尚苏州的“地标”之一。 如今,阳光下的平江路显得优雅而兴奋,沿街的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妖娆地林立着。那些或古朴或时尚的小店,每一家都独树一帜,异彩纷呈,令人着迷。在不同小店中出出进进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古朴的平江路成为苏州的新宠,外地游客一传十、十传百地慕名而来,涌进这条充满活力的街区。 其实,自走进平江路的那一刻,我就远远看到了那家书店。让人怦然心动的,是书店楼上醒目的阁楼。木质的窗棂,一扇一扇打开的窗。第一眼,我就爱上了这座优雅而又古拙的建筑。 于是走进这家被称之为“猫的空间”的书店。书店同时亦为优雅而时尚的咖啡馆。书店里充满人文色彩,有着很多的社科类书籍。很有创意的构思,包括售卖那些能寄往“未来”的明信片。这种书籍和咖啡在一起的感觉,始终令人赏心悦目。于是,书店的街边水畔,坐满了在绿伞下读书的人。 《天空之城》,是宫崎骏电影的名字,讲述自由与飞翔的故事。而店主希望自己的书店,是一个可以承载梦想的地方,小而温馨。而猫,则是店铺女主人名字的谐音,为此她说,你如果喜欢明信片,喜欢阅读,就一定会喜欢这里的缓慢和温暖。 平江路上店铺的命名,一看便是来自久远岁月的空谷足音。譬如“疏影琴斋”就出自北宋诗人的《山园小梅》,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得名。另有“停云香馆”、“上下若”等皆为古意,无一不深得辞赋的滋润。即或餐馆,也都有着极为别致的名字,如“鱼食饭稻”,地道的杭帮菜。在古旧的宅子里,老式的窗边,品着“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情调。 如今,许多悄无声息的悠久建筑,已慢慢改变了原先的功能。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下,一些老宅已先后变成高品质的琴棋书画的场所。让雕梁画柱古为今用,重现青春。在这片街区上漫步,总觉得小巷中款款走来的年轻女性,就是戴望舒笔下那丁香一般的姑娘。 其间,有朋友提议去看耦园。原以为早已熟稔了苏州的园林,却不知,在平江路的深处,竟还有一座如此漂亮的花园。前往耦园的途中,沿弯曲的河道,穿过曲径通幽的小巷,几乎看不到园林的气象。而河对面墙基上的景致让人赏心悦目,斑驳而破旧的砖墙上,仿佛飘动着初秋的绚丽。在河水的反光中,缤纷的垂挂,恣肆的藤蔓,斑斓的色彩,一一悬垂为水中的倒影,就像是一幅幅天然的壁画。没有规则,张弛无度地,就那样烂漫地铺排,自由地渲染,就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这种感觉,就仿佛沿着河岸,走进了一座天然的美术馆。 傍晚时分,平江路的小街上霓虹闪烁,慢慢地灿烂出迷人的街景。一时间,不知多少人涌入了这条狭窄的巷子,搅动起璀璨而妖冶的夜色。在温暖而斑斓的晚上,不仅依旧着白日的市声,还增添了不少别的去处。譬如,走进昆曲博物馆及评弹博物馆,伴着茶道的清香,听余音绕梁的弹唱,感受那深沉而遥远的吴越文化。 入夜,平江路上的旅店灯火辉煌,这里和所谓正规酒店不同的是,大都沿袭了早先的传统,依旧以客栈为名。并皆为青竹环绕、院落深深的所在。 尤以“平江客栈”最为仿古。从挑高的房舍,到古拙的地砖;从明代的雕花大床,到清时的刻龙座椅;从蓝花布的装饰,到青翠的木格回廊,令人梦幻般地,恍若成为彼时的房客。这座与众不同的客栈,原为姑苏民居。此前曾是明朝望族的“方家大宅”。院落中沿袭了传统大户人家的布置,木梁黑瓦,回廊小苑。清晨,睁开眼,就能听到翠鸟的叫声;推开门,就能闻到花草的清香。住在如此滋生思古之幽情的地方,仿佛真的不愿再回“今朝”了。 平江路作为历史文化名街,如今格局一如往昔。那些小街小巷,花园楼阁,仿佛旧日文章,始终溢着古往今来的沉香。平江路上的一砖一瓦,一卵一石都是灵动的,充满了人文气息。而走在这条逶迤、静谧的小街上,可以让你平复一颗躁动的心,而弥足珍贵地沉入一种凡俗的静。 清晨,在朋友的陪伴下,坐在宁静的河畔早餐。那时的小街,似乎还未醒来,却已有袅袅炊烟。卖花的姑娘,送来清早的玉兰,飘着淡淡的香。我们品着清晨的咖啡,回味昨夜的评弹。然后,恋恋不舍地,告别平江路上的石桥垂柳,告别小巷深处的流水人家。 赵 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