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仁者,爱人。 古人说,有教无类。今人说,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在教育公平的路上,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如今,中国的大多数孩子已经拥有了明亮的教室、精致的书本、漂亮的文具,但另一些孩子仍然在奢求着这些东西。 贫困学子们需要特别的关爱,本报的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就让他们感受到了“仁”的力量。 扬子晚报2003年起,与浙江中烟工业公司合作开展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向当年高考本科录取的贫困学生提供每人5000元的资助,到今年已经坚持12年,直接资助贫困学子累计超过2000名,社会结对帮扶贫困学子1000多人。 今年的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于5月20日启动,报名人数近800人。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社会捐款总额达179万元,资助阳光学子多达358名。8月23日,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学子报告会暨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南京新华大厦举行,江苏再掀爱心助学的高潮。 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搭建了爱心公益平台,不仅给予贫困学生切实的帮助,也激发了社会助学的热情,报纸在读者中的美誉度进一步增强。 助学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通过帮助别人实现自身价值,他们迫切需要的是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扬子晚报发挥的,正是聚合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助学行动伊始,仅有浙江中烟工业公司提供的50万元助学金,社会捐款有限,但长期坚持下来,扬子晚报助学行动逐步赢得社会的信任。2013年收到的社会捐款达到62.5万元,2014年社会捐款翻倍,达到129万元。这些捐款是来自360多位普通读者,甚至连云港东海戒毒所里138名戒毒人员也为助学自发捐款5260元……扬子晚报对每一分捐款都公示,不仅阳光透明,还体现了对所有爱心人士的同等尊重。 除此之外,扬子晚报报道过的贫困学子,更是备受关注,大多学子都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承诺的长期结对资助,经济压力得到缓解。在本报公布358名阳光学子的明细之后,几乎所有公示的数十名孤儿都得到了社会帮助,有的家庭特别贫困的学子还得到了多位爱心人士的帮助。王余磊、刘耀泽、牛盼、牛娅等阳光学子甚至成为了大家抢着帮助的对象。 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正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得到社会的关怀,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非常重要。扬子晚报助学行动小组始终关心贫困学子的心理健康,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扬子晚报每年都会召集当年阳光学子参加报告会。主持人是阳光学子,台下都是境遇类似的学生,上台讲话的,有往届的阳光学子,也有社会爱心人士。2014年利群阳光学子报告会上,著名花鸟画家喻继高来到现场,鼓励学生:我也是在衣不蔽体的困难中,靠社会的帮助和自己的奋斗,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2013年学子曹兆云是吉林财经大学的学生,今年他给扬子晚报写来感谢信: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除了经济上给予我们帮助之外,也让我们内心涌出一股暖流,我会记着这份好,这份让我还未踏进社会所受的感动,并以感恩的心去善待每一个人。 在12年的助学过程中,一大批阳光学子在扬子晚报的关心见证下,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材,他们纷纷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2007年受到资助的阳光学子梁晓芹目前已是上海多家公司的董事,今年她所在公司捐款5万元助学。2004年阳光学子王大伟,从大二开始,就开始将自己的打工所得捐给利群阳光助学行动,至今已经连续助学第10年…… 为了做好助学行动,扬子晚报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到江苏各地贫困县乡走访,仅2014年暑假,就走访了上百个县乡。总编办、考评办、区域新闻部、南京采访部、要闻编辑部的记者都参与到活动中来。2014年累计报道达30多篇,投入数十个版面。 在运作中,扬子晚报力求公开透明:所有爱心捐款明细和受助学子基本情况均公示。有很多社会爱心人士,已经成为粘性非常强的“粉丝”,在2014年助学行动中,有一半以上的爱心人士是连续多年的捐款者。各地关工委、校团委、省有关单位驻各地的扶贫队、村镇干部、志愿者团体,对利群阳光助学行动也十分支持,他们摸底走访,向贫困家庭的孩子介绍扬子晚报助学行动,帮助他们准备材料,统一邮寄。 扬子晚报记者 冯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