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者,知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孩子,大千世界需要他们懂得的东西太多太多。走出国门看看,是他们启迪智慧,认识世界最好的途径之一。 于是有了“千校千生看世界”,这个扬子晚报与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苏教国际)联合组织实施的公益活动,旨在让我们中国孩子走出国门,在与外国朋友的交流中更好地认识世界。 “千校千生看世界”计划通过10年左右时间资助我省1000所中学的10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赴国外开展短期文化及教育交流。至今已有177位学子参加该活动走出国门。 徜徉在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穿越”在有800年历史的牛津大学、站在伦敦塔桥吹泰晤士河上的风……2012年9月26日-10月5日,首批“千校千生看世界”59名学子背起行囊赴英游学。鼎鼎大名的英国国家博物馆是同学们最向往的地方之一。希腊的石雕,印度的宝石戒指,巴比伦的银器,埃及木乃伊,一件件珍贵藏品震撼人心。英国国家博物馆的33号展厅专门陈列中国文物,这里是同学最感兴趣的地方。导游介绍,中国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8万件,不仅有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唐三彩,还有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面对这些流落异国他乡的文物,很多同学一下沉默了。离开大英博物馆的路上,有同学提议唱一遍国歌,没有人起头,整齐嘹亮的国歌声在车内回荡。 2013年“千校千生看世界”活动,41位江苏中学生赴加拿大当起“文化大使”。游学期间恰逢“中华文化节”开幕,江苏中学生们在加拿大三所学校“巡回演出”,他们带来了6个节目。古筝与竹笛合奏的《紫竹调》充满传统民族风,独唱《茉莉花》有着浓厚的江苏地域特色,《春江花月夜》的中英文朗诵则是诗歌的中外碰撞,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足球·功夫·太极”。这些带着浓浓“中国味”的节目引起了加拿大小伙伴们的狂热追捧,不折不扣地掀起了一股“中国风”。 2014年的“千校千生看世界”活动有点特殊,作为教育部牵头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14-2015“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主题活动的组成部分,来自全省68所中学的77名学生组成了“江苏中学生中国文化使者赴俄交流团”,10月2日至10日远赴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参与中俄文化交流活动。77位学生成员,个个都“揣”着十八般“武艺”。此行赴俄,他们打造了一台名为《茉莉芬芳》的具有中国文化和江苏特色的综合性文艺节目,集结了古典舞蹈《爱莲说》,蒙古舞《天堂》,古典乐器合奏《紫竹调》等节目,处处透着浓郁的“中国风”。 除了文艺演出,了解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也是此行的目的之一。在圣彼得堡郊外的皇村——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普希金城”。在普希金的雕像前,孩子们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普希金诗歌朗诵会。课本里学过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本外读到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致大海》等普希金的名作,都被他们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出来。前来围观的俄罗斯朋友带头鼓起了掌。虽然语言不相通,但在诗歌的陶冶中,情感的融通却得到了一脉相承。 扬子晚报记者 张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