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姐,求晚安故事!”“一姐的故事越来越赞了。”……每天晚上11:00左右,青奥龙江体育馆300人的志愿者QQ群便开始活跃起来,众人口中的“一姐”,就是龙江体育馆志愿者经理王一帆。这个比志愿者大不了几岁的“85后”,每天都会将场馆分布、志愿者纪律等改编成“晚安故事”,原本最令人头疼的纪律要求也顿时变得俏皮活泼起来。 讲故事为激励志愿者 “平时工作参与组织过不少大型活动,比较擅长写情景剧。”在南京团市委工作的王一帆介绍说,龙江体育馆的332名志愿者中,有302人是来自东南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从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到配岗、上岗,作为龙江体育馆志愿者经理的她一直全程参与。为了激发这些“90后”志愿者的工作热情,活跃场馆工作氛围,除了自掏腰包的物资奖励外,王一帆还特别想出了“晚安故事”的点子。 身边人成剧中主角 “史飞平早上忘记吃早饭,头晕目眩,他的‘妹妹’史飞飞就把他扶到医务室……”其实故事中的主人公史飞飞和史飞平都是男生,因为名字相像,他们经常互相打趣称对方是自己的妹妹,这不,两个“红人”一不小心还成了王一帆“晚安故事”中的主角,故事一出,群里立即笑倒一片。“不少大学生时间一赶就会忘记吃早饭。”王一帆告诉记者,志愿者工作很辛苦,充沛的体力非常重要,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小故事,提醒他们记得吃早饭。 取材熟人用词新潮 “沈坛龙起床迟了,顾不得自己‘东大男神’形象,来不及洗漱便赶紧穿衣上车……但不论何时志愿者基本礼仪不能忘……”不论是枯燥的岗位知识,还是最会招来不耐烦的纪律强调,在王一帆的“晚安故事”中,一切都显得活泼生动起来。 在王一帆的“晚安故事”中,既有服务文明规范的“正面角色”,也有服务有待优化的 “反面教材”。为了强化志愿者对场馆工作条例及工作注意事项的记忆,“晚安故事”不仅取材贴近志愿者生活,“么么哒”、“好基友”、“躺枪”等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也使得“睡前故事”更符合“90后”志愿者的阅读口味。 睡前必读增进感情 这些天来,“晚安故事”不仅被龙江体育馆的志愿者们齐点赞,也成了他们睡前必读的“小贴士”,还成了大家交流增进感情的“绿色通道”。“晚安故事都是根据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感觉很熟悉也很亲切。”志愿者张秋双笑着说,现在每天临睡前,大家都对“一姐”的“晚安故事”充满期待,俨然成了一种习惯。 实习生 黄映霞 顾文灏 扬子晚报记者 薛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