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蟠兵家地,六朝十都帝王城。如今的南京城,城西有虎踞路,城东有龙蟠路,这两条路的命名将主城合围其中,别有一番意境。市地名办介绍,这是有意而为,更是承古的寄思。如今明朝历史上南京13个城门,已经并正在以隧道、城门和通道等形式而得以全部保留和传承。 扬子晚报记者 董婉愉 通讯员 谭晓林 记者昨天从市地名办获悉,为打造地名环境、服务青奥盛会,全市通过集中开展地名清理整顿,已清理设置地名1059条,其中新命名919条,调整102条,更名15条,销名23条。对于历史传承的老地名想方设法通过复活命名方式予以保留,对具有商业宣传特点的地名,则进行调整,或进行更名或直接取消。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在近年的城市建设和开发中,一些富有内涵的老地名被迫消逝,令人扼腕。几年前市地名委牵头开始全方位挽救老地名,先后出台两批需要保护的老地名名录,从主城延展到郊区县,鼓励各方使用激活。今年借力青奥盛会,河西新开通的几个隧道,如江东门隧道、管子桥隧道、北圩隧道、龙江隧道等再次以新型道路名称被固定。 “龙江隧道取名源于家喻户晓的龙江片区,而龙江片区又来源于长江分支上新河上南北要津龙江关。龙江烟雨又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北圩隧道是原先位于长江支流江东河北岸,为地势低洼圩田区。”市地名办介绍,复活的老地名本着指位性强、就近激活的原则,目前看,在全市新老隧道、被保留的城门及新开的通道中,南京明朝13座城门已经被悉数保留。如太平门、通济门、水西门、定淮门、清凉门、仪凤门等,有些已经被复活命名使用,尤其是在新建道路、新开隧道中积极予以激活,如已有的虎踞路、江东路上的八条新建隧道和一条通道命名时又被再次使用。 据介绍,地名的摸底排查中对未命名的路街巷、住宅区、建筑物等,严格了申报命名的管理程序,对未经批准擅自使用的名称、名实不符或含义不佳的名称、不使用标准地名的名称进行清理和重新命名。眼下,这些老地名与南京的古城墙、长江名胜与街巷门牌交织在一起,新设置的地名标识牌已成为南京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对街巷门牌的治理中,记者了解到,公安部门对其中跳号、缺号及编排不规范的门牌号也作了调整;对有号无牌、有编制需求但无门牌号的路街巷予以编排设置;对清理整顿中重新命名更名的路街巷统一编制门牌。对交通指示牌上的地名进行梳理规范和纠正纠偏,共制作安装各类门牌28万块。城管、住建部门对路街巷牌缺失的予以增设;对使用非标准地名、使用不规范汉字、标注错误、设置位置不当等路街巷牌予以更换,对涂改、污损、倾斜、被遮盖和位置移动以及破损残缺的路街巷牌恢复原状或维护更新,对废弃不用的地名标志及时清除,对建邺区、河西新城路名牌全部更新设置,同时整体部署推进,全市统一更新设置新式路名牌7800多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