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一部戏大热特热的时候,就会有无数业内人士试图寻找成功基因,希望复制成功,《失恋33 天》、《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和《来自星星的你》都是个中宠儿。 与创意产业接触久了之后,我越来越觉得,影视剧等文化创意类产品,成功很难复制。它的成功基因,归根到底就是创作者的天才想法加上制作上的尽善尽美和商业操作的完美结合。如果商业宣传是有规律可循的话,那么在创意和制作环节主要还得倚仗专业人才,后两者恰恰是中国文化产业的薄弱环节。 创意和制作领域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和商业领域的人截然不同。前者追寻的是趣味,后者追寻的是利益。套用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亚洲总监Magnus的话说:“对艺术家,我最难理解的就是,就算完全没有人买他们的画,他们也还是会画个不停。”像他这样的商业人才,一定是有了订单才会开始画,绝对不会浪费一点点资源。 最好的作品,来自于生命的冲动,而不是赢利。当然,你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总结出一些内容上的规律,再去进行工业复制。拿《来自星星的你》来说:外星人+穿越的创新,女主角的搞笑,男主角的英俊,再加上明星和娱乐圈的各种八卦素材,以及内容上的快节奏,炒成一盘可口的娱乐大菜。但当你拿着这些总结出来的金律重新炒一盘端上来后,却很可能发现食客突然变得意兴阑珊,不再那么有食欲了。 虽然《来自星星的你》不是我的那杯茶,但这并不妨碍她有着韩式主流的价值观,引人入胜的剧情,搞笑接地气的细节,以及女主角精湛的表演。如果有人依照这个模式生产一个《来自银河的你》,我一点也不看好,正如我一点也不看好今年会出台的十几部《叔叔去哪儿》之类的“星二代”节目。 在创意产业领域,不要去追钱,而是要去追作品。有了好的作品,钱自然就来了。 薛 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