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小学用上了新型防近视课桌椅,这批桌椅是由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为学生配备的,用以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用眼习惯(2月23日《北京青年报》)。 虽然防近视栏杆看起来有些问题,但其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很重要的辅助作用。习惯才是人一生受之不穷的财富,用这个东西哪怕有些强迫,也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很多人对此并不赞同,甚至包括一些著名教育学者都认为,这样做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很多人的观点与其相似,都认为近视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如果不能实行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负担,那么这样的治标之法,就不可能有实质性意义。 治本当然是好事,但是我总觉得,有些事情上不能有“治本洁癖症”。首先,治本之法从来都是建立在治标之策上,其次,办法只要有效都值得尝试,量变才能带来质变。再次,防近视栏杆其本身跟教育改革并不冲突。动辄用“不是治本之法”来评论新办法,并非理性和成熟的价值评判,对于创新与求变者也会形成打击。 我觉得,“治本洁癖”会导致过高评判标准和检验原则,并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如此做会增加改变现状的难度,也会导致社会信任之间的鸿沟,并因此衍生出先入为主的偏见。这种现象在很多领域都存在,比如在反腐领域,无论什么技术性手段,都会被扣上“不治本”的帽子;无论官员什么言行,都被一味冠以“作秀”,这反而阻碍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这些都是在社会发展中不得不注意的问题。(四川 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