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中国慈善传播大使、江苏好青年、南京好市民,这些荣誉对于一个年轻的80后来说,确实比较难得。他就是25岁的玄武区红山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主任辛福。“付出的是辛苦,收获的却是幸福。”辛福说,他从事慈善事业还缘于母亲和兄弟。 实习生 熊莉 记者 董婉愉 脑瘫兄弟 激发他投身社会公益 辛福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出生时因为脑部缺氧,导致脑瘫智障,弟弟一岁时医生曾断言他终身无法站立。记忆中,弟弟自小走路就是踮着脚,慢慢地踱着步子,他不能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多少年间母亲每天早晨六七点就带着他出门,因为要去排队针灸,每天下午是推拿,晚上再陪他去医院打针,回到家里的短暂时间要忙不停地煎药,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兄弟俩20岁。 “如今弟弟不仅生活可以自理,还懂礼貌,吃过晚饭还能帮着妈妈洗碗刷筷,晚上睡觉前还记得给自己冲杯牛奶。”辛福对于弟弟的进步很是欣慰。最近几年,他从母亲手中接过调教弟弟的责任,夏天他带弟弟登紫金山,锻炼手脚和头脑,弟弟竟然一天能爬3趟来回。为了不耽误弟弟的运动天赋,他和母亲鼓励他参加南京市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入队训练后,老师把他当成健康运动员对待,没有歧视。“运动员选拔时要绕操场跑50圈,所有参加的人里只有弟弟坚持下来,我从他的行动中看到坚持的深厚内涵。”果然,辛福的弟弟2007年在哈尔滨夺得全国特奥会跳远项目的金牌,儿子的奇迹激发了母亲投身社会公益慈善的理想。同年她创办了“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此时辛福刚进入大学读书,也由此正式接触社会公益。 残障学员 在故事中学习为人处世 志愿者、特殊教育老师、康复师、项目管理主任等,辛福从母亲手里接过玄武区红山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主任的接力棒,托养服务分为日托(白天在,晚上回家)和全托(24小时都在,节假日回家),致力于帮教智力及自闭症青少年的康复、教育、社会融合。他开动脑筋,通过实践帮助孩子恢复动手能力锻炼脑力,先后开发出绿色精灵项目——“环保紫金山”,这个项目是让残疾学员用自己做的手工艺品,再通过社会慈善组织进行义卖筹款。 如“蘑菇庄园”,就是教学员种植蘑菇,并将成品放到爱心流动超市义卖。这不仅可以让残障学员感到劳动的乐趣,也可以让他们体现社会价值。除了实践课程外,残疾或自闭的学员在中心平时还要学习形象礼仪、社会交流等课程。为使孩子们更好地消化课程,辛福创新了教学方法,采用边绘画边讲故事的形式,让学员们在故事中学习为人处世的常识。“我们主要还是教育学员与他人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自己走出家门接触社会,学员自身形象好的话,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辛福觉得要做的事还很多。 自闭儿童 在他帮助下慢慢恢复正常 辛福起初的公益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个中艰辛只有自己清楚,因为他所接触的人群都是残疾人。2011年服务中心来了一个重度自闭症儿童,一个小时里,这孩子能把大便8次弄在身上,平时不说话,不与人交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了解,辛福发现这孩子其实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只要掌握规律,就可以互相沟通。经过两年调教,这个孩子再也不会把脏东西弄在身上,不仅与每天见面的同伴相处良好,就是见到陌生人,也会主动去打招呼甚至拥抱。 辛福说,中心不久前又来了一位14岁的安徽小孩,开始时不愿意吃饭,也不喝水,休息的时候常常睡在地上,孩子的母亲没有办法,便求助于托养中心。工作人员问了孩子父母才知道,原来在家时孩子每次要掐着人中灌水,辛福和几位社工就借助一些社工专业的方法,示范给他看别人吃饭喝水时是怎样的,一个月后孩子有了明显好转,可以坐在椅子上自己吃饭,穿袜子,并上床睡觉。辛福安排中心与孩子关系最好的护工叔叔陪他睡觉,晚上他总会钻到叔叔的被窝里。如今,中心的残疾孩子及其家长,都十分信任辛老师,孩子们回家不听话,家长一句“再调皮,就不送你到辛老师那里”,竟可以让孩子乖巧许多。 |